从国家战略发展看,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寻求经济转型,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增长的必然路径。此次指导意见的出台,是构建数字中国,发挥数字金融服务效能的再次加码。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结构决定了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将在整个数字金融领域发挥关键性作用。
马上消费研究院认为,此次指导意见,势必加快银行保险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加速落地。然而,数字化转型道路非一日之寒,需要真正将数字化思维融入企业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是对客户数字化旅程的深度洞察与实践落地。2015年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元年,颇具规模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大的城商行纷纷加入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的探索道路。短短六七年发展,18家全国性银行中,已经有9家成立金融科技公司。但从投产效益和预期效果看,并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大部分金融科技公司还是需要银行内部输血才能生存。究其深层次原因看,主要1)数字战略定力不够。银行、保险的公司治理结构,决定了频繁换届会对公司经营以及发展战略产生明显波动;2)数字思维认知水平有限。“以产品为中心”的传统经营思维已经固化,很多银行高管缺乏科技背景,对数据治理和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的认知不足,负责数字化转型战略时重视程度有限;3)客户洞察能力薄弱。受制于体制机制的影响,对于产品设计、服务流程更是难以运用数字思维去迎合新时代、新变化;4)新旧数字系统匹配度低。银行虽然在IT科技上的投入花费不少,据了解2020年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资金总额超2400亿元,但IT与数字化经营融合度较低,即使引入先进的科技系统,但是与现有的组织流程很难契合,导致金融服务质效提升不明显。
然而,拥有金融牌照、资金、科技能力、流量的公司,凭借先发优势、规模优势,将在此轮数字化转型浪潮中抓住机遇。在这里举的例子既不是占金融市场主体地位的银行数字化转型实践成果,也不是互联网大厂数字化发展经验,而是零售金融数字化实践的领先代表“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马上消费”)。自2015年6月诞生以来,它就天然带着数字基因,这家公司历经短短不到七年的时间,就跻身非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第一梯队,堪称数字能力建设者的典范。马上消费研究院试图从顶层战略设计、组织体系、数字文化、客群定位、数字能力、社会价值六大核心维度来描述马上消费构建数字能力的价值实践。希望给予正在苦苦探索数字化道路的实践者们一些思考和启发。
一是从顶层战略设计看,公司的股东结构要在数据、场景和资金上做好布局,赋能公司长期发展,这决定了企业能否稳健发展和保持战略定力的关键因素。马上消费于2017年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聚焦核心关键技术攻关,为业务数据化、流程数字化、服务智能化贡献力量。另外,从成立开始,公司就确立了科技自主研发路线,并制定了“场景+科技+开放”的综合性数字化平台战略。
二是从组织体系看,由于纯线上经营,没有线下物理网点,数字化思维完全渗透于企业经营的全链条上,与银行从传统领域跨入数字化发展路径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内部扁平化的组织管理体系,能够实现跨领域、部门、职能横向协作,迅速整合资源,应对市场变化,实现协同快速作战。
三是从客群定位看,马上消费注册客户数过亿,为让这些客户真正成为公司有价值的人群,公司充分结合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型和多维度数据、先进的科技手段精准定位,进行价值客户筛选画像。从现有的服务客群看,已经延伸至三四线城市,90后居多,为650万征信白户创建了信用记录,解决了银行金融服务覆盖不充分的问题。
四是从数字文化看,“简、拼、快”是公司的数字文化内核。战略上保持数字发展的定力、管理层迎合市场的快速决策力与核心团队的落地执行力,进行有机融合,能够迅速发挥组织效能,而时刻保持的危机感与创新意识,是所处消金行业赋予的内涵,却沉淀为马上创业文化的精髓。
五是从数字能力看,注重数字化全闭环能力建设。由于掌握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是衡量企业科技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科技自研能力建设上,成果颇丰。公司将提升科技自研能力作为核心战略,不仅实现了全业务链条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还以开放平台模式输出自身数字化技术服务,赋能给其他有需要的金融机构。2021年底,马上消费已经拥有1300多人的技术团队,占据公司总人数七成以上;申请发明专利605件,自主研发900余套涵盖消费金融全业务流程、全生命周期的核心技术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74项。在“场景+科技+开放”综合性数字化平台战略加持下,公司帮助超200家金融机构,链接了超200个主流互联网消费场景以及合作超100万商户。
六是从社会价值看,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承担社会价值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的核心价值目标。公司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河南遭遇洪灾期间,公司及全体员工累计捐赠528万元。同时,构建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实施乡村振兴与双碳战略,截至2021年12月末,累计服务农村用户2787万+、农村用户交易额3312亿元,通过安逸花商城,优先采购助农产品,围绕乡村人才发展,提供N种课程、打通师资资源助力乡村人才振兴;通过线上办理、电子合同、金融云、电子凭证、智能客服等,已累计实现碳减排91.19万吨,相当于植树5066万株,全方位履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