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羊城书院位于广东广州。
(相关资料图)
2、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督粮道蒋伊创建穗城书院岭南义学于城南龙藏街。
3、雍正八年(1730)知府吴骞修葺。
4、嘉庆八年(1803)布政使康基田改岭南义学为羊石书院,又将康熙二十三年知府刘茂溶建于城南木牌头之珠江义学改为珠江书院。
5、嘉庆二十五年知府程含章因郡属书院虽岁延塾师,支修金,但未设膏火,无生徒肄业,遂将羊石、珠江二书院及广州义学合而为一,更名“羊城”。
6、又更穗城书院为羊城书院外馆。
7、请示巡抚及布政使司,得充公田700亩,变价得款,连同官绅捐款共银3万两。
8、设立生童膏火170份,当年甄收内课生童各40名,外课生童各20名,共120名。
9、订立规条,延请名师,实心教读。
10、程含章公暇亦到院中教诸生以“修身立品”、“实济时用”、“有体有用”之学,使之“达而在上为名臣为循吏”,“穷而在下于乡里教授孝悌忠信之理”。
11、学重自修,定期开讲。
12、先揭讲书日期于大门,届日教师出讲,撮要而言,生徒屏息倾听。
13、诸生乡试取中参加会试者,公车盘费照在院肄业者膏火减半核给,会试中式者每年酌送经费,以资津贴。
14、二十八年废,因院址狭隘,不足改建学堂之用,知府龚心湛将院地归为官产,别择地改建中学堂。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