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杭继续站稳“浙江第一区”。
7月28日,记者从余杭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获悉,今年上半年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6.11亿元,增长10.8%(同比,下同),总量居浙江区(县、市)第一。
实现两位数增长,余杭的动力来自哪里?后劲又在哪里?半年度GDP接近1500亿元,今年能实现“重回3000亿”吗?
(资料图)
加速
余杭GDP的增速,2022年全年为1%,2023年一季度为5.7%,2023年上半年为10.8%……
从直观的数据来看,余杭正在“加速”。
这里面,有2022年的低基数效应,但更为重要的是余杭重点行业的持续恢复、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余杭正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而从产业结构来看,余杭已是典型的都市经济:服务业占比接近九成。
今年上半年,余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78.96亿元,增长13%;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3348.88亿元,增长13.7%。两项增速,均比一季度加快5个百分点以上。
而把余杭推向“浙江第一区”的数字经济,驱动引擎仍然强劲:上半年,预计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50亿元左右,对GDP贡献超六成。
相比于服务业,余杭工业经济仍在承压前行,但向好的趋势已开始显现——
6月单月,余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而上半年余杭工业投资增长53.2%,为下半年及未来工业经济持续恢复打下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和人才正在“用脚投票”,不断向余杭集聚。
上半年,余杭市场经营主体新设3.1万家、总量达25.9万家,增量、总量均列杭州市第一;集中签约重大项目166个、总投资超830亿元;人才资源总量再创新高,达到37.6万人……
用3天就把初创公司落户在余杭梦想小镇的25岁青年母浩文的话来说:“这里的创业氛围太吸引我了”。
重塑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余杭来说,短期的经济快速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的平稳增长。
对余杭来说,解开这一问题的“钥匙”,便是数字经济。
2003年,“数字浙江”启动建设。20年来,余杭实现从农业大县到经济强区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抓住了数字经济这一风口。
但是,20年的“狂飙”后,余杭数字经济也面临着迭代升级的需求。今年,余杭以浙江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杭州高水平全面重塑“数字经济第一城”为契机,启动数字经济的系统性重塑。
重塑,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变革。
电商,是余杭数字经济的优势产业。今年上半年,余杭实现网络零售额1043.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一,新晋为“浙江电商第一区(县市)”。
余杭正推动传统电商向新电商迭代。今年,余杭电商产业的聚焦点,在于培育以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为主要代表的新电商增长点,探索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电商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更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
当ChatGPT横空出世,拉开了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竞逐序幕之际,早在2017年就率先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余杭,也启动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链和智能计算产业链。
在余杭的规划中,人工智能产业更偏应用,需要大量的场景和基础设施;而智能计算产业相对来说更偏底层和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搭好基础。
余杭更是把数实融合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重点,推动数字技术对产业特别是工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加快一二三产业跨界融通发展。
重塑之路,道阻且长,需要定力与耐心,更需要冲劲和敢为。
破茧
今年上半年,余杭的GDP已达1456.11亿元,接近1500亿元。而从经验来看,浙江经济在下半年会更用力。
也因此,今年浙江重新诞生GDP总量超3000亿元的区(县、市),可能性很大。
为什么要说重新?
因为在2020年,原余杭区就以3051.61亿元的GDP总量,成为浙江首个迈过3000亿元门槛的区(县、市)。但2021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原余杭区被“一分为二”,让“3000亿区”在浙江“昙花一现”。
2022年初,新余杭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经过三年奋斗要实现GDP突破3000亿元目标。这被余杭人形象地称为“重回3000亿”。
浙江的县域经济,头部区(县、市)的实力较为均衡,并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2023年,多个区(县、市)存在超越3000亿元GDP的可能性。假如成功实现,对推动县域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从全国来看,2022年十强区(县、市)的门槛,已经接近5000亿元。虽然3000亿元距离这一门槛还有不小距离,但也让浙江在头部县域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全省来看,“3000亿区”的诞生,也将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榜样,带动县域经济的良性竞争、比学赶超,进而提升浙江整体经济总量,“水大才能鱼大”。
也因此,不论是对浙江全省来说,还是对余杭等区(县、市)来说,GDP超越3000亿元,意味着“破茧”向新生。
余杭继续站稳“浙江第一区”。
7月28日,记者从余杭区委十五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上获悉,今年上半年余杭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6.11亿元,增长10.8%(同比,下同),总量居浙江区(县、市)第一。
实现两位数增长,余杭的动力来自哪里?后劲又在哪里?半年度GDP接近1500亿元,今年能实现“重回3000亿”吗?
加速
余杭GDP的增速,2022年全年为1%,2023年一季度为5.7%,2023年上半年为10.8%……
从直观的数据来看,余杭正在“加速”。
这里面,有2022年的低基数效应,但更为重要的是余杭重点行业的持续恢复、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
余杭正打造杭州城市新中心。而从产业结构来看,余杭已是典型的都市经济:服务业占比接近九成。
今年上半年,余杭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78.96亿元,增长13%;规上服务业企业营收3348.88亿元,增长13.7%。两项增速,均比一季度加快5个百分点以上。
而把余杭推向“浙江第一区”的数字经济,驱动引擎仍然强劲:上半年,预计完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950亿元左右,对GDP贡献超六成。
相比于服务业,余杭工业经济仍在承压前行,但向好的趋势已开始显现——
6月单月,余杭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8%;而上半年余杭工业投资增长53.2%,为下半年及未来工业经济持续恢复打下基础。
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和人才正在“用脚投票”,不断向余杭集聚。
上半年,余杭市场经营主体新设3.1万家、总量达25.9万家,增量、总量均列杭州市第一;集中签约重大项目166个、总投资超830亿元;人才资源总量再创新高,达到37.6万人……
用3天就把初创公司落户在余杭梦想小镇的25岁青年母浩文的话来说:“这里的创业氛围太吸引我了”。
重塑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对余杭来说,短期的经济快速增长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的平稳增长。
对余杭来说,解开这一问题的“钥匙”,便是数字经济。
2003年,“数字浙江”启动建设。20年来,余杭实现从农业大县到经济强区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抓住了数字经济这一风口。
但是,20年的“狂飙”后,余杭数字经济也面临着迭代升级的需求。今年,余杭以浙江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杭州高水平全面重塑“数字经济第一城”为契机,启动数字经济的系统性重塑。
重塑,意味着突破,意味着变革。
电商,是余杭数字经济的优势产业。今年上半年,余杭实现网络零售额1043.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一,新晋为“浙江电商第一区(县市)”。
余杭正推动传统电商向新电商迭代。今年,余杭电商产业的聚焦点,在于培育以直播电商、社交电商、内容电商等为主要代表的新电商增长点,探索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电商领域的创新应用,构建更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和产业生态。
当ChatGPT横空出世,拉开了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竞逐序幕之际,早在2017年就率先布局人工智能产业的余杭,也启动打造千亿级人工智能产业链和智能计算产业链。
在余杭的规划中,人工智能产业更偏应用,需要大量的场景和基础设施;而智能计算产业相对来说更偏底层和基础设施,为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搭好基础。
余杭更是把数实融合作为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重点,推动数字技术对产业特别是工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加快一二三产业跨界融通发展。
重塑之路,道阻且长,需要定力与耐心,更需要冲劲和敢为。
破茧
今年上半年,余杭的GDP已达1456.11亿元,接近1500亿元。而从经验来看,浙江经济在下半年会更用力。
也因此,今年浙江重新诞生GDP总量超3000亿元的区(县、市),可能性很大。
为什么要说重新?
因为在2020年,原余杭区就以3051.61亿元的GDP总量,成为浙江首个迈过3000亿元门槛的区(县、市)。但2021年杭州市部分行政区划优化调整,原余杭区被“一分为二”,让“3000亿区”在浙江“昙花一现”。
2022年初,新余杭区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明确提出,经过三年奋斗要实现GDP突破3000亿元目标。这被余杭人形象地称为“重回3000亿”。
浙江的县域经济,头部区(县、市)的实力较为均衡,并未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2023年,多个区(县、市)存在超越3000亿元GDP的可能性。假如成功实现,对推动县域经济整体高质量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从全国来看,2022年十强区(县、市)的门槛,已经接近5000亿元。虽然3000亿元距离这一门槛还有不小距离,但也让浙江在头部县域经济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全省来看,“3000亿区”的诞生,也将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榜样,带动县域经济的良性竞争、比学赶超,进而提升浙江整体经济总量,“水大才能鱼大”。
也因此,不论是对浙江全省来说,还是对余杭等区(县、市)来说,GDP超越3000亿元,意味着“破茧”向新生。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