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旭 通讯员 许嘉伟
近日,经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决定,对全国公安机关191个成绩突出集体、596名成绩突出个人予以通报表扬,来自国家移民管理局珠海边检总站湾仔边检站的民警袁宇怡获选为成绩突出个人并得到通报表扬。
【资料图】
袁宇怡,男,1996年11月出生,2014年9月参军入伍,2019年1月转改入警成为一名移民管理警察,现为珠海边检总站湾仔边检站执勤三队三级警长。自2020年9月以来,袁宇怡积极响应组织号召,6次报名参加国家移民管理局定点帮扶广西三江县驻村支教活动,从三尺验证台到三尺讲台,从移民管理警察变身支教老师,袁宇怡始终坚持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将守护国门的满腔热血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藏蓝”使命,把知识和关爱带到三江的大山深处,为山区学生点亮梦想的光芒,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因工作成绩突出,袁宇怡连续4年获评“优秀公务员”,并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先后获评“珠海好青年”、全国移民管理系统“最美支教民警”“柳州市优秀青年志愿者”。
2月14日上午,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第二中学的课堂上,原本喧闹的课室随着一道身穿藏蓝警服的身影走上讲台而变得安静下来,学生们瞪着一双双充满疑惑、好奇的双眼打量着台上的袁宇怡。
“同学们好,我是珠海边检总站湾仔边检站的民警,也是你们这学期的英语老师,我叫袁宇怡,大家可以叫我袁老师。”袁宇怡说着一口还算流利的侗族方言向学生们介绍着自己。
2023年的春季学期,袁宇怡来到了他支教的第三所学校——三江县古宜镇第二中学。其实袁宇怡并不是三江本地人,他籍贯广东梅州,从小在广东长大,之所以能说出一口流利的侗族方言,是因为这学期已经是他第6次来到三江支教了,自2020年9月以来,袁宇怡积极响应国家移民管理局定点帮扶号召,6次报名参加广西三江县驻村支教活动,同样的一段简洁的自我介绍,他已经在3所学校、13个班、300多名学生面前说过,在过去的5个学期、近700天的支教生活里,袁宇怡与当地村民、学生以及学校老师同吃同住同生活,三江县早已成了这个广东小伙子的第二家乡。
从移民管理警察到支教老师,教育是他念念不忘的回响
“我的父亲就是老师。”被问及主动报名支教的原因,袁宇怡表示深受父亲的影响。父亲因为当了一辈子乡村教师,广受当地人尊敬,“袁老师”的名望在十里八乡家喻户晓。袁宇怡从小憧憬着成为像父亲一样教书育人的老师,直到参军入伍、转改入警,儿时的梦想始终在心里扎着根。
回想2020年初到三江县时,当地教育资源的匮乏程度是袁宇怡没有想到的,因师资不足,刚到同乐乡高旁小学的他便担任了三至六年级所有班级的英语老师,在其他老师有事请假时,还要临时兼任语文、数学和体育老师。
在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支教民警到来之前,高旁小学仅有4名老师担负着6个年级近百名学生的教学任务。因为老师少,孩子们大多时间都在自习,但上小学的孩子们年龄小、自我约束能力普遍较差,一上课往教室外跑、逃课旷课的情况每天都在发生,与其说孩子们是在上学,不如说是在托管。
好几次,袁宇怡在课间、放学后去找寻逃课旷课的学生,却意外发现他们都光着脚丫正在地里干农活。也是这第一次支教的经历,让袁宇怡在心中默默许下承诺,要努力为这群大山里的孩子们架起通往山区之外的桥梁,用自己“有限”的知识为孩子们赢得“无限”的未来。
投身乡村支教,为更多孩子带去改变
随着对学生和村民情况的逐渐了解和熟悉,袁宇怡发现,家长教育观念不强,是挡在孩子求学路上的一大“拦路虎”。
扶智必先扶志。在历次支教过程中,袁宇怡坚持每学期到各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希望通过与孩子家长的真心交谈,改变家长闭塞守旧的教育观念,让孩子们从繁重的农活中解脱出来,从散漫的学风中自律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专心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山里的一些村民文化程度有限,认为读书不如让孩子回家干农活来得实惠。“读书有什么用?”“家里孩子多,几个孩子都那么小,怎么供得起他们上中学上大学?”“成绩那么差,别浪费钱了,过几年出去打工好了。”……这些是袁宇怡家访时听到最多的话,客气点的家长会让他到家中坐坐。碰上脾气差的,闭门不见已是最“客气”的待遇,更有甚者还用扫帚将袁宇怡“送”出门外,但袁宇怡还是执着地一次次走在家访的路上。
一次次地碰壁,一次次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许多观念闭塞的家长对教育的看法逐渐转变。慢慢的,课室里的学生越来越多直到座无虚席,随着孩子们学习状态的转变、成绩的提升,家长们对袁宇怡的态度也从最初的“不待见”变为了争相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视他为“家人”。
用心用情,为三江乡村振兴锦上添花
广西三江的大山里冬冷夏热,而当地的学校设施简陋、条件艰苦,2021年的夏天,教室里闷热难耐却连一台风扇都没有,看着学生们一边朗读课文一边止不住地擦汗摇扇,袁宇怡发了一条朋友圈:“天气太热了,孩子们上课的时候有风扇就好了。”
这则信息迅速得到远在珠海同事们的关注。几天后,高旁小学收到了湾仔边检站民警们一起自费购买的28台壁挂风扇,在为每个教室装上崭新的风扇后,袁宇怡看到了学生们眼中快要溢出来的欣喜和兴奋,这次的“无心插柳”,让袁宇怡看到了乡村支教帮扶的一个新途径,也让他明白自己来到三江,能做的并不只是上课教学。在之后的支教生活中,袁宇怡不时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同学同事的微信群等平台发布三江学生的教育动态和困难需求,湾仔边检站同事们时常根据袁宇怡发来的“第一手”帮扶信息,组织开展爱心捐助,积极为当地农副产品寻找买家。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多方支持,6个学期下来,袁宇恰成功为学校募集助学爱心物资超30批次逾万件、助学善款达10万余元,为当地村民帮销茶叶、大米等农副产品金额近百万元。
空闲时,袁宇怡会经常到村里的残障儿童家里为不方便上学的孩子上门辅导功课,遇到农忙,更是常常主动撸起袖子下到田里,帮助困难家庭的学生干农活。
“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这些活我从小就会干。”袁宇怡融入当地村民之中。
一次送别时,高旁村村委书记吴全旺代表村委和全体村民为袁宇怡颁发了“荣誉村民”牌匾,他紧紧握住袁宇怡的手,郑重地说:“袁老师,以后你就是我们高旁村的人了,记得要常回来看看。”
只为一个简单的“教师梦”,袁宇怡毅然离开风景如画、条件优渥的广东珠海,六次来到交通不便、地处偏远的大山深处,带领孩子们一起学习成长,为孩子们点亮梦想微光。
对袁宇怡来说,“支教”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和情怀,更是一份光荣与责任,个体身份的转换、难以适应的自然环境、高标准严要求的教学任务,从最初的青涩迷惘到现在的应对自如,一本本卷边的课本,一摞摞厚厚的笔记,一根根用尽的红笔……这些都成了袁宇怡支教工作中的“标配”。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牛智杰
校对 | 马曼婷
标签: